以创新为刃,以匠心为尺 —— 记郑州甲乳中医院微创介入专家崔东旭教授

在郑州甲乳中医院的手术室里,有这样一位医师:他以毫米级的精准操作穿梭于微创领域,用不断突破的技术为患者打开康复之门。他就是在第个 “中国医师节” 上荣获 “科研创新先锋” 称号的崔东旭教授。从临床实践到技术革新,他始终以 “毫厘之间见真章” 的严谨,诠释着医者对 “精准” 与 “创新” 的极致追求。

微创领域的“破壁者”:让技术创新惠及患者

图片

“微创技术的精髓,在于用最小的创伤,换取患者最佳的康复效果。” 这是崔东旭教授常挂在嘴边的话,也是他深耕微创介入领域的初心。在医师节表彰仪式上,当他接过 “科研创新先锋” 荣誉证书时,这份认可不仅属于他个人,更凝聚着整个团队在技术探索路上的不懈努力。

图片

多年来,崔东旭教授带领团队从引进前沿技术到优化手术流程,从攻克复杂病例到升级围手术期管理,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坚定。他深知,微创手术的“微创” 二字背后,是对精度的极致要求 —— 术中每一个 0.1 毫米的偏差,都可能影响患者的康复质量。为此,他带领团队反复打磨手术方案,通过 3D 模拟技术预判风险,结合患者个体差异定制治疗路径,力求让每一台手术都达到 “创伤更小、恢复更快、生活质量更高” 的目标。

图片

正如他在获奖感言中所说:“每一次微小的改进,都凝聚着团队的智慧和汗水。” 如今,经他之手的微创手术,不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,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也大幅缩短,无数患者因此摆脱了传统手术的痛苦,重新拥抱健康生活。

团队作战的“领航者”:以协作精神撬动技术突破

“这份荣誉是对我们整个团队致力于技术创新、追求卓越的认可。” 在崔东旭教授看来,任何技术突破都离不开团队的支撑。他常说,微创领域的创新不是 “孤军奋战”,而是外科、影像、护理等多学科协作的成果。

图片

在他的带领下,团队形成了“术前共研方案、术中默契配合、术后跟踪康复” 的闭环模式。遇到复杂病例,他会组织多学科会诊,从影像诊断到手术路径设计,再到术后护理细节,逐一推敲优化。年轻医师遇到技术瓶颈时,他总是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,通过 “手把手带教 案例复盘” 的方式,帮助团队成员快速成长。这种 “抱团创新” 的氛围,让科室的微创技术水平持续领跑,也让 “科研创新先锋” 的荣誉更具分量。

患者至上的“践行者”:用技术温度守护健康

“感谢每一位给予我们信任、让我们有机会实践和精进技术的患者朋友!” 在发言稿中,崔东旭教授特别提到了患者的信任。这份信任,正是他不断突破技术边界的动力。 

曾有一位甲状腺结节患者因恐惧手术创伤迟迟不愿治疗,崔东旭教授耐心讲解微创技术的优势,并结合甲状腺模型演示手术过程,最终打消了患者的顾虑。术后第二天,患者就能下床活动,康复后特意送来感谢信:“没想到手术这么轻松,更没想到医生能把患者的感受看得这么重。” 这样的故事,在他的从医经历中不胜枚举。

对崔东旭教授而言,“科研创新” 从不只是实验室里的理论探索,而是要落地到临床,转化为患者实实在在的获益。他带领团队研发的 “精准定位微创术式”,正是基于上千例患者的临床数据总结而成,既能最大限度保留甲状腺功能,又能减少术后疤痕,深受患者认可。

不止于当下:以创新之心奔赴未来

“今天的荣誉是起点,而非终点。” 在医师节活动现场,崔东旭教授的这句话掷地有声。如今,他和团队正紧跟微创技术前沿,探索更新更微创的技术在甲乳疾病中的应用,同时开展“微创术后快速康复” 研究,力求让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能实现 “无痛、无虞、无疤” 的康复体验。

图片

从无影灯下的精准操作到超微创技术的攻关,从团队协作的默契到对患者的共情,崔东旭教授用“创新” 与 “匠心” 诠释着新时代医师的担当。正如他所说:“让我们用创新点燃希望,用技术守护健康。” 在守护患者健康的道路上,这位 “科研创新先锋” 的脚步,永远向着更精准、更安全、更温暖的方向前行。

了解这些

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

预约挂号

出诊信息

就医须知

来院导航

在线帮助

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

版权所有:郑州甲乳专科医院